累计向华亭市供热1824万吉焦 华亭电厂逐绿向新 | |||
| |||
热电联产惠泽民生,绿色创新提质升级。4月16日,电建电投公司下属华亭电厂圆满结束第8个供热季。迄今累计向华亭市供热1824万吉焦,累计发电234.26亿千瓦时。《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以《累计向华亭市供热1824万吉焦 华亭电厂逐绿向新》为题,报道了华亭电厂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情况—— 关山脚下,暮春时节,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民们感受不到凛冽的“倒春寒”。4月16日,随着星空平台华亭电厂供热首站最后一台热网循环泵平稳停运,持续183天的供暖季圆满收官。自2017年10月中旬首度开栓供热以来,华亭电厂累计安全供热1461天、1824万吉焦。 十年绿色发展路,华亭电厂实现转型蝶变。2006年12月,华亭电厂两台机组并网发电,是甘肃省第一个采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直接空冷技术的电厂,具有掺烧煤泥、煤矸石和节约水资源优势。凭借着循环流化床机组与生俱来“吃粗粮”的绿色基因,2014年成为甘肃省统调电厂中唯一获得国家发改委资格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2015年跻身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入选的20家企业中唯一的火力发电企业;2017年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积极响应华亭市发展需求,完成热电联产改造,开始向城区供热;2021年实施“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实现技术迭代,供热面积进一步提升,成为属地唯一热源保障点。华亭电厂持续用技术革新走出了一条“渐进式升级”的绿色发展道路,完成了从传统火电向热电联产机组的高能蜕变。 在环保攻坚战中,华亭电厂打出一套“组合拳”。2017至2021年,先后投资1.08亿元完成热电联产与低压缸零出力改造,逐步替代城区40余台小锅炉,供暖接入面积达725万平方米,年节约耗煤量3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84.45吨、污染物3402.38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至2019年,该厂分两期建成煤泥输送系统,通过持续推行“精细化掺烧”,电厂两台机组均实现40%额定负荷下煤泥系统稳定投运,年均“消化”近60万吨煤泥、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最高实现单月综合掺烧比例72.96%、单日煤泥掺烧比例86.98%,截至目前,已累计掺烧煤泥、煤矸石550余万吨。“此外还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灰渣资源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环保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华亭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4月16日,华亭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644天,机组连续8年零非停,锅炉连续10年“零泄漏”。华亭电厂以大比例掺烧煤泥、煤矸石为契机,深耕防磨防爆技术攻坚应用,锅炉磨损“顽疾”彻底治愈,在掺烧劣质煤的工况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最长周期近250天。 “作为甘肃火电发展史上的‘探路者’,华亭电厂在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曾创下省内数项第一:首台采用直接空冷技术的发电机组、首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型坑口电厂、首台实施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并成功投运的直接空冷机组”,华亭电厂主要负责人介绍。“华亭电厂目前是甘肃省内唯一集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热电联产为一体的火力发电企业。”“多年来,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汹涌浪潮,我们以科技创新突围破局。” 华亭电厂在全省率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先后完成一系列主辅设备系统技改,实现厂用电率综合下降2.85%,达到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率先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启动实施AGC储能辅助调频系统改造,有效提高机组AGC综合性能指标(K值),解决了机组AGC跟踪特性差的问题;研究应用多阶防磨技术、低风量低氧量运行技术、防爆技术等数项技术,有效延长了机组连续运行周期;通过“低低温省煤器+高频电源+电除尘”改造、汽封系统优化、锅炉脱硝改造等70余项技术改造,两台机组连续多年在全国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中获得优胜机组。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华亭电厂将以二十年积淀为跳板,谋划深层的绿色变革,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好‘环保牌’,算好‘民生账’,扛好‘保供旗’,破解发展困境,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换挡。”华亭电厂主要负责人表示。
| |||
【打印】 【关闭】 |